神书网 - 耽美小说 - 清粥小菜[种田]在线阅读 - 分卷阅读265

分卷阅读265

    了。还准备了些灯油。那灯油可以在院子里点个亮,或是点火的时候用来引火用。这里头就别用的,灯油烧起来有些呛人。两位主子都是金贵的,有蜡烛就好了。”

穷人点灯,富人点蜡。这是不知什么时候流传下来的一句话。灯油照比蜡烛便宜很多,而普通的灯油燃烧起来会带着些异味。用习惯的闻不出来,而那些真的娇贵的,只要提鼻子一闻就能知道不对。

当然,灯油也分三六九等。比如那四秒钟供奉的灯油虽说也有味道,但那味道好闻极了。蜡烛也分三六九等,最次等的蜡烛,也是会呛鼻子的。

所以这种事,还是没有绝对。

“行行行,不过是庄稼汉,听你这么一说真跟公子哥似的。行了,这院子里头该看的都看过了。咱们先把牲口喂了,然后起灶做饭吧。”李季摸摸肚皮。其实这一路上没少吃东西。可疲惫过后,就纵向多吃些东西来找安慰。

县太爷准备的东西多,十二个人一起忙碌,做饭也容易。

李季和二狗子进了厨房就被仆人撵出来了,原因也很干脆。仆人们是拿钱伺候人,哪里有让主子做饭给仆人吃的?

李季还能说什么?左右他们拿着县太爷的银子,等他们一走做饭的还是自己。

饭菜昨儿丰盛,桌子不够大,不够十二个人用的。又没有第二张桌子。李季出主意干脆分开吃,没人一碗饭两个盘子,想吃什么菜才能够桌子上的盘子里夹进自己盘子,不够吃再去夹。

这还是通过在县太爷府里头丫鬟伺候吃饭有的灵感。怕他们放不下,李季和二狗子先给自己弄了两盘子菜,直接放在窗台上二人吃的有滋有味。

剩下是个仆人瞧着他们俩都这样了,也就逐渐放下拘谨吃起来。

这种时候,饭菜都是珍贵的。谁都舍不得放坏了。一顿饭吃完以后,是个仆人就要回去了。

屋子里还有旁的,一时介绍不到的,就要靠李季和二狗子自己去发现了。

临走的时候,仆人还说,葛二和听兰还要过些日子才能回来。县太爷知道他们二人喜欢清静,所以只拍四个人过来。其中就有葛二和听兰。

这两个人是李季和二狗子习惯的人呢,剩下的两个就是懂得打猎会写拳脚的,住在这山里头,也能帮上忙。

站在巨型帐篷门口,李季看着他们离开,伸手挥了挥手,心情有些惆怅。

从此以后就要住在这里头了,怕是出去的次数都很少。人在山里头,山下什么情况都不知道,仿佛与世隔绝。

这就是与世隔绝。

李季动动嘴唇,想说什么却没说出口,追中化作一声叹息。在这里头,好像牢笼一般。

什么时候能回去呢?

“就我们两个了。”许久,李季才对身边的二狗子说到。

二狗子安慰道:“会有人过来。他们说了,会有四个人来陪你。”二狗子只道李季怕寂寞,如果不是没有办法,李季怎么也不会同意上山的。

“我知道。我更在乎的还是山底下,仗打起来以后该怎么办?什么时候结束?我不是不喜欢山里,只是舍不得山外头的人。”李季想起那些选择背井离乡的人,此时此刻,他们过得又是什么日子呢?

二狗子道:“若是你很担心,我可经常去山下看看。”

李季连连摇头:“太危险了,打起仗来刀剑无眼的,伤着你怎么办。我也就是说说,你还不知道我?啥事都能瞎cao心。”

李季蹲下身子逗逗小尾巴。虽说换了地方,加上又能闻到山中凶兽的味道让小尾巴很不安,单是李季和二狗子都在,让他多少有些安全感。

“咱们剩下的这些牲口、家畜养好的,还会越养越多。当初你就抓了两只兔子,现在不也有几百只了吗?咱们现在有二三十只兔子,努努力,争取下山前弄他几千只兔子。”

二狗子点头:“越多越好。”

李季深吸口气,转身回去,将大帐篷的,门关上。抬头大大小小的窗户二三十个,全部打开以后,里面十分亮堂。

李季看着那被窗户分成二三十个的天空。其实这里也不错。至少眼下,是最安全的地方。

这里不会有叛军,甚至连外人也没有。

县太爷此时也开始安排愿意上山的百姓上山了。就在李季这边忙着往山上搬东西的这几天,县太爷也在往山上搬。怕山上突然下雨,还要再山上挖出大大小小的山洞用于储存物资。

几乎是发动了大部分能用的将士和衙役,分出一小部分在山上自保的同时挖山洞,剩下的补分不停的往山上运送粮草和物资。最近几天几乎是日夜兼程,眼瞧着叛军越来越近,搬上山的速度也不得不加快再加快!

知道了李季和二狗子成功上山了,县太爷松了口气。看着桌面上放置的山上的地图,再怎么艰难也必须坐下决定了。

将所有要上山的村民集合道一起,通过所在村落、接到分组,五个家庭为一组,再从这五个家庭里头挑出来一个最能管事的人做大家长。作为大家长的好处,就是每个月可以多领一点rou。

这对于太平时期都吃不上入的家庭来说,无意是个美差。当然,若是这五个家庭里有任何一个家庭不老实有了非分之想,大家长都是要负责的。

然后每个将士负责两个大家长。如果有什么事情是大家长解决不来的,就去找将士,如果将士也解决不了,就去找他自己的十夫长,上头还有百夫长、千夫长和指挥使。

而衙役们,管理的是屋子的发放。衣服、被褥、食物,以及住处都要安排。

最终总结一下,这坐小县,一共一万三千人口,愿意跟着上山的,只有去两千一百人。剩下的除了背井离乡逃离的,都是选择留下来等着叛军到来的。

士兵不足一千人,百姓两千多人。要保护这些百姓,足够了。

这些人五户人家分一组站好了。县太爷站在高处俯视下去,再看看城中零零散散的炊烟,心里头很不是滋味。

本县,将会在叛军打到这里时,不耗费一兵一卒放弃城池。或许这回轮回千古笑柄,却好过这些百姓受那战乱之苦。

至于城中留下来的百姓,那些是他们自己的选择,县太爷也没办法。

这个骂名,哪怕是背在身上,县太爷也认了,指挥使也认了。

县太爷在乎的是百姓,指挥使在乎的是他手下的兵。

百姓们不像军人那般军令如山。下令上山,一开始时候一切都好,走了两个时辰以后,就已经开始有人吃不消了。

大部分选择上山的,都是拖家带口的。尤其是那些家里孩子还年幼,最容易在战争中失去生命的。

否则,若是没有舍不下的,谁又愿意牺牲放弃全部的财产将命运交给别人呢?